7月3日,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在上海啟動。兩個創新中心的建設將成為國家創新體系“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助力制造強國建設再上新臺階。
據悉,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由復旦大學、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3家單位共同發起,將著力解決我國集成電路主流技術方向選擇和可靠技術來源問題,為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和知識產權保護。
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將圍繞5nm及以下集成電路,聚焦新器件研發、先進仿真和模擬技術、EUV光刻工藝及OPC技術、先進集成工藝四大共性技術,以實現器件結構創新和工藝創新為目標,為產業技術升級、未來大生產線建設提供人才、技術支撐和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國產高端芯片在國內制造企業實現生產。
而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則專注于傳感器設計集成技術、先進制造及封測工藝,布局傳感器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和“物聯網”應用方案等領域,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據介紹,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有600多家來自產業鏈各領域的代表企業,中心將以“公司+聯盟”模式運行,旨在推動智能傳感、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生態體系建設。
在項目啟動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表示,創新中心要著力解決集成電路工藝、功能器件結構、材料、系統集成等方面關鍵共性技術的供給不足問題;要通過產業創新聯盟組織協同開展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應用;要加強股東之間的合作,建立起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機制;要通過技術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企業委托研發和為行業提供公共服務等方式,推動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向產業轉移轉化;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逐步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造血和自我發展
據悉,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由復旦大學、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3家單位共同發起,將著力解決我國集成電路主流技術方向選擇和可靠技術來源問題,為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和知識產權保護。
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將圍繞5nm及以下集成電路,聚焦新器件研發、先進仿真和模擬技術、EUV光刻工藝及OPC技術、先進集成工藝四大共性技術,以實現器件結構創新和工藝創新為目標,為產業技術升級、未來大生產線建設提供人才、技術支撐和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國產高端芯片在國內制造企業實現生產。
而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則專注于傳感器設計集成技術、先進制造及封測工藝,布局傳感器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和“物聯網”應用方案等領域,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據介紹,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有600多家來自產業鏈各領域的代表企業,中心將以“公司+聯盟”模式運行,旨在推動智能傳感、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生態體系建設。
在項目啟動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表示,創新中心要著力解決集成電路工藝、功能器件結構、材料、系統集成等方面關鍵共性技術的供給不足問題;要通過產業創新聯盟組織協同開展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應用;要加強股東之間的合作,建立起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機制;要通過技術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企業委托研發和為行業提供公共服務等方式,推動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向產業轉移轉化;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逐步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造血和自我發展